第壹千三百三十四章 強勢碾壓
李治妳別慫 by 賊眉鼠眼
2023-12-2 17:39
推油推全套,做戲也要做全套。
大唐君臣布下的這個局,動用的成本已很高了,絕對不能容許任何失敗。
成本不僅僅是在長安城散播壹些傳聞,也不僅是在長安城裏制造緊張壓抑的戰前氣氛。
真正的大成本,是李治下了開戰的聖旨之後,蘇定方和朝廷三省六部真的開始調撥兵馬糧草和軍械,壹點也不摻假。
就算吐蕃有探子潛伏在長安城,隨便他們在任何地點打探,得到的消息都是真實準確的。
左右衛緊急調動了三萬兵馬,城外大營每天都有成千上萬的將士集結,無數糧草軍械戰馬源源不斷地送進大營裏。
老將蘇定方披甲巡營,選將點兵,每日在帥帳中運籌帷幄,關於吐蕃的各種情報,地圖和兵力駐紮情況,都被百騎司不斷地送進大營中。
這是壹場逼真得幾乎連演員都相信的戲,它不僅瞞過了贊悉若,甚至連李治和蘇定方都差點當真。
有時候李治忍不住猶豫,都逼真到這個程度了,為何不索性假戲真做,真的出兵開戰算了,大唐最後壹個強敵何不趁此機會收拾了?
幾乎完全真實的開戰聖旨,以及數萬兵馬的集結,營造出大唐確實已準備對吐蕃啟戰的緊張氣氛。
贊悉若不得不信了,李欽載被刺在前,大唐天子下旨開戰,調撥兵馬糧草在後,前後邏輯連得上,兵馬調撥看得見,這種氛圍下,誰敢相信大唐君臣只是在演戲?
跪在太極宮門外,贊悉若心急如焚,不論禁衛和宦官勸說甚至驅趕,他都堅決不走。
贊悉若知道,大唐的兵馬已開始調動,每浪費壹天,兵馬便離吐蕃近壹分。
真到了兩國交兵的時候,這場戰爭已無法挽回了。
贊悉若剛坐上吐蕃大相的位置,屁股還沒坐熱,怎甘心無端樹下大唐這個幾乎無敵的勁敵?
此時的他充滿了莫名的使命感,他必須要制止大唐出兵。
太極宮門外,贊悉若接連三日懇求覲見天顏,皆被李治拒絕。
直到第三日下午,城外大營傳來消息,劍南道行軍大總管蘇定方上奏,左右衛三萬兵馬已集結到位,糧草已籌齊壹月之用,軍械戰馬基本備齊,將士們隨時可離京出征。
於是李治這才答應見贊悉若壹面。
贊悉若進了太極宮,二話不說跪在李治面前請罪。
這壹聲請罪實在是冤枉,但贊悉若有冤卻無處訴。
明明李欽載被刺的案子與他完全無關,偏偏這口黑鍋還是扣在他頭上了,而且大唐天子根本不聽他解釋,解釋也沒用,冤有頭債有主,不管是誰背後指使刺客刺殺李欽載,總之就是妳們吐蕃人幹的。
既然吐蕃人敢刺殺我大唐功臣,那麽我大唐也就不客氣了,滅妳們的國為功臣報仇。
大唐天子的思路就是這麽簡單粗暴,沒毛病。
贊悉若進了殿,李治的表情很冷淡,跟當天贊悉若剛到長安,李治宮中設宴的熱情開朗相比,今日的李治就像看到債主登門討債,壹副欠錢才是大爺的嘴臉,很不好相處的樣子。
贊悉若心中苦澀,卻也不敢有意見。
親身經歷了從貴客到惡客的心路歷程,贊悉若很清楚如今大唐的朝堂上下都恨上他了。
對贊悉若的請罪表示無感的李治冷冷地看著他,表情冷若寒霜,連最基本的外交禮儀都懶得遵守了。
久久沈默之後,李治終於出聲了。
“大相親赴長安朝賀,朕甚欣悅,既然妳已朝賀過了,不如早早歸去,莫讓吐蕃朝堂君臣牽掛。”
“大唐乃泱泱禮儀上國,朕自不會失禮,大相歸去之時,禮部有薄禮回贈,還望大相莫棄。”
說完李治站起身,扭頭往殿後走去。
贊悉若急了,這才說了幾句話,聊天結束了?
他今日進宮不是來向大唐天子道別的啊!
“陛下,陛下且慢!”贊悉若顧不得禦前失儀,高聲喚道。
旁邊的宦官上前壹步怒斥道:“大膽!天子玉階前,安敢驚擾聖駕!覲見天子之前,鴻臚寺沒教過妳規矩麽?”
贊悉若心中焦急,顧不上跟宦官計較,仍高聲道:“陛下,容外臣壹言可否?”
準備離去的李治腳步壹頓,扭頭望向贊悉若,壹臉的不耐煩。
“大相有事直說,朕很忙,無暇虛耗光陰。”
贊悉若跪拜伏首道:“陛下,李郡公被刺壹案,外臣深感悲痛,亦覺惶恐,不管陛下信不信,此事與外臣絕無半分幹系,外臣願以家族歷代祖先清譽發誓!”
李治冷冷道:“刑部確實拿了壹名刺客,他的供狀上確實沒提妳,但那又如何?這件事是吐蕃人幹的,朕難道還要分辨吐蕃人的忠奸不成?”
“兩國交兵,不斬來使,更何況是吐蕃大相。大相還是盡早趕回吐蕃吧,朕保證路上不加害於妳,此事已無半分轉圜余地,妳我不如各盡所能,傾力壹戰,多年積下的恩仇,咱們在戰場上用刀戟解決。”
見李治作勢又要走,贊悉若眼皮壹跳,終於不顧壹切高聲道:“陛下!李郡公被刺若真是吐蕃人所為,外臣無顏為吐蕃辯白,但外臣願代吐蕃付出代價!”
李治的腳步又停下了,嘴角微微壹勾,隨即飛快恢復如常,轉過身面向贊悉若時,又換上壹臉冷漠和不耐煩。
“妳待如何?”
贊悉若暗暗松了口氣,幸好,還有得談,有得談。
“陛下,遙想當年,我吐蕃贊普松贊幹布千裏迎娶大唐文成公主,兩國聯姻,從此交好,永罷刀兵,史官謂為千古佳話,松贊幹布更將迎娶文成公主的盛事繪於布達拉宮之壁……”
李治的表情愈發不耐煩:“大相,朕實不想浪費光陰,妳還是說重點吧。”
贊悉若壹滯,這個年代難道情懷已不值錢了嗎?
咬了咬牙,贊悉若索性直說了:“陛下,大唐需要什麽,我吐蕃願雙手奉上,只求兩國鄰邦之誼永續,邊境永不見刀兵。”
李治冷冷道:“大唐什麽都不需要,如果想要,朕的將士健兒們會用刀戟幫朕奪過來!”
“大相,國與國之間並非只講利益,也講道義與是非正邪,李郡公被刺的那壹刻起,朕便已決定,哪怕對大唐利益有損,朕也要為李郡公報此大仇!”